诗画上虞情 越游越青春|上虞青年四年创编《诗画上虞》告白家乡

2023-10-29 19:26 来源:

  “一页页翻阅,就像是在上虞1300多平方公里上完成了一次次神游,还能通过贴贴纸、涂色块、手写旅行笔记等方式记录自己的研学旅行经历,真好!”10月28日,实验小学四年级学生洪晨在上百·万和城书店买到了新上架的《诗画上虞:手绘文旅地理图册》,对新书爱不释手。

  翻开书本,里面用手绘地图的方式,生动展现了上虞20个乡镇街道的风景名胜、人文遗址、红色印记、非遗特产、乡贤名士、古文诗词等。随书附赠的《诗画曹娥江》长卷,又用140厘米的超宽视角,呈现曹娥江“一江两岸”的人文风光、诗文典故,俨然上虞版的《千里江山图》。

DSC071421.jpg

  《诗画上虞:手绘文旅地理图册》是本土旅行爱好者阮佳波继2016年《乘着公交游上虞》、2019年《飞阅上虞》后,又用4年时间悉心创作的“发现上虞”系列的第三部曲。前后8年连续推出3本告白家乡的“情书”背后,是阮佳波行走上虞、发现上虞、热爱上虞的日积月累。

《诗画上虞》读图指南.jpg

  家乡是个“宝”,总想到处跑

  在阮佳波看来,家乡上虞令他有着特殊的好奇,有着许多未知的境地待他去发现。他时常会在节假日到虞山舜水间去转转,看到新的路、新的地名,或是在报纸和新闻上看到新鲜景物、事物,总会忍不住想走走看看。

阮佳波在西湖畔向杭州市民推介上虞.jpg

  “在行走山山水水之中,四季的轮转总能给人以各异的视听享受。”阮佳波说,春日里游红树青山的白马湖,夏日里躲进凤鸣山的悬石飞瀑,秋日露营桃花源,冬日登顶覆卮山……四时风景不同,又因是“自家的”山水,脚步相对从容,赏玩中更显得朴素和真挚。“但上虞又是走不完的,总觉得还有许多新鲜待我去品尝。”阮佳波认为,自己之前踏足的地方在不断更新,每次出行都像是在脑海中拼接一张立体的乡土拼图,逐渐构筑成上虞地理的3D全貌。

  越来越多散落在虞山舜水间的文化踪迹、历史传说、诗词文章,让一游再游上虞的体验变得更加精彩纷呈。攀登覆卮山石浪,仿佛能听见远古冰与火的激情碰撞;俯瞰曹娥江萦绕龙山头,便能感受海侵巨力对地貌反复改写的壮阔;听闻夏盖山之名,就能在胸中荡起夏盖湖秋水殇殇的瑰丽……从中,也可以触摸到整座城市进化的脉络。

DSC071311.jpg

  “大部分人爱上一座城,便是爱上与自己相吻合的气质。且上虞不止具备一种气质,每个置身其中的人都能在自己的行走和成长中厘出那股令自己愉悦的气质。”阮佳波感慨道,上虞人的气质都藏在上虞的山水地理里,这便是上虞取之不竭的宝藏。

  酒香巷子深,“儿女”当发声

  独乐乐不如众乐乐,好东西很难不想分享。阮佳波也想分享他的发现,尤其是面向新上虞人、中小学生,希望他们从一开始、自小时候就对上虞有互动、有感情——让上虞在读者心中种下一粒种子,让读者在上虞的土地上生根发芽。因此,如何将上虞立体呈现,让读者能有个系统的了解,这是阮佳波一直在思考的问题。

  近年来,手绘地图类书籍作为了解中国及各省市的轻读载体,受大众青睐。“这些地图虽然反映的内容相对浅显,但涉及面很广,尤在网络发达、导航普及的年代,更像是给了一个入口、一条脉络、一张了解空间构成与时间积淀的思维导图。”于是,阮佳波便构思着用手绘地图的方式去呈现上虞每个乡镇街道,辅之以简单实用的互动。

DSC069861.jpg

  说干就干。阮佳波制定了一个三年计划:第一年收集素材与敲定风格,第二年排版与编撰,第三年便是运作出版。搜集过程中,他将自己所接触到的、看到的一一在上虞各乡镇街道的行政图上标示出来。随着听得越多、看得越多,积累的东西也越来越丰富。

  “以驿亭镇为例,除山水构造外,还有自然风光、人文景观、历史遗迹、红色地标、乡贤名士、特产非遗等各类元素,可呈现的林林总总汇集起来有二三十处。”阮佳波向记者娓娓道来,内容基本确定,便又用该镇来打样,确定画风与版式。将底图的山水肌理定调为仿写实风格,按照各乡镇街道的卫星图对应转换;其上二三十处图标运用扁平风,逐个根据实物照片进行绘制。

  核心部件——手绘地图成型,但在排版上却远不是全部,必须有更多板块去陪衬它,让书“活”起来,让读者留下个人旅行的独特足迹。为此,阮佳波搜索了每个乡镇街道至少一首古诗词,并适当留白给笔记与贴纸的空间,让读者用自己中意的顺序编写旅行推荐线路,在留下自己烙印的同时,也能方便彼此分享。

DSC071511.jpg

  除了20张乡镇街道的地图外,图册为首的全区总图还呈现了5000年上虞文明长河中虞舜文化、孝德文化、青瓷文化、东山文化、春晖文化、乡贤文化等多种上虞特色地域文化。图册结尾还枚举了明代以来几张官方与民间编制的上虞地图,又用一个跨页展现了上虞全年的基本风俗。

  “很多想法是在编撰过程中接二连三冒出来的。”阮佳波说,用手绘地图作为媒介,呈现出空间尺度和时间纬度间距的上虞。但实际工作量远比想象的要复杂得多,最终用了4年时间得以完成全部计划。“我希望游客,尤其是青少年能以《诗画上虞》为导引,去了解上虞,并通过自己的行走、自己的发现、自己的感受,一次次、一年年加深对上虞的喜欢。这样,每个上虞人和新上虞人就都会成为上虞的代言人,让更多人近悦远来。”阮佳波由衷地说。

  八年怀“三胎”,青春做舞台

  此次出版的《诗画上虞》并非阮佳波第一次用创作告白家乡。2016年的《乘着公交游上虞》,2019年的《飞阅上虞》,再到如今的《诗画上虞》,8年时间,三部作品就像三个孩子马不停蹄地来到阮佳波面前。“每部作品的出版于我而言,都是一次系统的学习,既学习上虞,又学习技能,还能结交一批志同道合的朋友,每一回都有满满的收获感。”阮佳波笑着对记者说。

阮佳波“发现上虞”三部曲.png

  在编撰《乘着公交游上虞》的时候,阮佳波梦想做一名上虞本土的徐霞客,将自身行走上虞的切身体会告诉大家;在《飞阅上虞》阶段,当时航拍兴起,阮佳波抓住了这个新鲜视角,向大家传达家乡的发展变化;再到《诗画上虞》,一路走来,阮佳波的言语没有风雨兼程、夜以继日的辛苦,有的是对朋友的感恩、对遇见的欣喜。

  “青春的道路我才走了个开头,或许我还能为上虞做得更多。”阮佳波结合工作岗位,充分发挥自身特长,近年来,由他牵头摄制的上虞党员先锋人物、基层党建故事等短视频作品,屡屡在新媒体领域“破圈”,在让大家了解上虞红色能量的同时,激发出创新创业的劲头。

  值得一提的是,他创新电影党课形式,将上虞的《共产党宣言》首译本、叶天底等先烈、美人弄卷烟厂等红色党史拍成小电影,搬上大屏幕,让当代人尤其是年轻人在新颖的方式中,对党史学习产生浓厚兴趣与情感。

阮佳波(导演)在拍摄现场.jpg

  “我们筹划制作了‘青春光影党课’系列。”阮佳波介绍,今年就推出了两部,一部是《青春无畏》,聚焦上虞县工委初创时期在驿亭徐家岙驻地的战斗史;另一部《1950 我们正年轻》,是抗美援朝上虞老兵的口述回忆录。两部作品分别在今年“七一节”和“八一节”上映,取得较大反响。

  说起“青春光影党课”的灵感,阮佳波直言跟谢晋导演密切相关,“小时候去过谢导的老宅,看过他的电影,登过他登过的夏盖山,学习过他对电影创作的理解。当下,光影方式是对‘青春之城’一种不可或缺的‘表白’方式。谢晋导演曾含泪说‘我是上虞的儿子’,我也愿意用自己饱含深情的脚步、饱蘸青春的笔墨,在上虞的大地上,持续书写我的‘青春告白组诗’。”



来源:上虞区融媒体中心 记者 楼丽君

编辑:顾颖

审核:孙海燕

终审:陈文波